拉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拉手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秋去哪儿来初恋小镇看骄杨的人生轨迹_[新闻new]

发布时间:2021-09-13 18:51:44 阅读: 来源:拉手厂家

编者按:时光翻页,驻足九月初秋,红网时刻记者携手旅游达人走读长沙县,我们穿过绿林山涧,走过爱情湖畔,小憩江南园林,观摩名人故居,猎奇百虎乐园……带你看一看别样的长沙县。

红网时刻9月16日讯(通讯员 林茂 航拍 卢七星)8月27日至9月28日,长沙县旅游局联合红网发起游记攻略征文评选活动,征集游客在长沙县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如若您能把在长沙县的旅行故事流于笔尖,书写成章,不妨来参与活动拿大奖吧!

投稿邮箱:hwlypd@qq.com;咨询电话:0731-88295970。

景区地址:长沙市长沙县开慧镇板仓村178号。

自驾路线:自三一大道上京港澳高速,从开慧出口下,行驶2公里抵达。

美食推荐:慧润森林餐厅(纪念馆后100m处)。

旧称“板仓”的开慧镇,是杨开慧烈士的家乡,如今被誉为“初恋小镇”。开慧镇的田园风光引人入胜,更流传着毛泽东与杨开慧革命伉俪的动人爱情故事。

走进开慧镇,我们最先看到的是独具欧洲风情的斯洛特小镇。小镇以杨昌济先生在英国留学时的居住地命名,在浓浓的欧式风情和湖区风光背后,存留的是先生“欲栽大木拄长天”的教育情怀。斯洛特湖上波光粼粼,斑斓的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不远处,被一片绿色环绕的纪念园置于其中。

杨开慧纪念园是来开慧镇尤为值得参观的地方。纪念园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馆及杨公庙组成,占地约126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是全国百佳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4A级旅游景区。

杨开慧故居,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为杂房和配房。房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的桂花和女贞树浓荫蔽日。院落的西部为菜地,院外还有一口清澈的水塘。

从故居整体规模来看,杨开慧家当年还是很殷实的,有谷仓、佃户用房以及农具房。板仓杨氏祖上以农为业,乾隆年间迁居板仓,开始培养子弟读书。杨开慧父亲杨昌济,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上世纪初先后留学日本、英国,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等校,1918年受聘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也被世人尊称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1983年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光辉的一生。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出生在故居后进东头北间,1913年随父母迁居长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到江西领导秋收起义,杨开慧带着三个儿子又回到板仓老家居住。1930年10月也是在板仓被捕,同年11月14日就义于长沙城浏阳门外识字岭。

故居也是杨家“一门三烈”杨开朗(杨开慧的堂弟)、杨展(杨开慧的侄女)诞生和居住过的地方。1921年至1927年,毛泽东曾四次来到板仓进行调查并召开座谈会。

1982年3月6日,维修故居时,在杨开慧卧室的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写的手稿1份,共12页,约4000余字。1990年8月,故居再次维护时,又在北天井挑梁下发现了杨开慧的手稿,共4页,约1000余字。在手稿中,有杨开慧回忆与毛泽东相爱经过的《从六岁到二十八岁的自述》以及表达对丈夫深深思念之情的五言长诗《偶感》。

出得故居大门后,可见一架威猛的飞机停在前坪。这架歼8E战斗机是2013年完成服役后,专门从北京军区长途运输到板仓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游客参观,这架飞机也是湖南公开展览的唯一一架退役战斗机。

故居往右,是2009年对外开放的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馆(即杨开慧纪念馆)。绿树掩映下的杨开慧纪念馆庄严肃穆,尽管不是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从各地赶来瞻仰。杨开慧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通过展出的历史实物,我们能了解到革命历史中“骄杨”的人生轨迹。

走进纪念馆前厅,迎面而来的是杨开慧烈士的白玉雕像,只见火红的党旗背景前,一位女英雄,脚步坚定,双拳紧握,眼睛看向前方,在她的眼中,仿佛有两束燃烧的烈火,控诉着旧社会的黑暗,很多人一进门看到这雕塑就被震撼到了。

一楼是杨开慧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以“骄杨颂”为主题,用“五忠五好”即: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忠诚革命的好党员,高度概括总结了杨开慧的一生。二楼则分别以“欲栽大木柱长天”和“骄杨之子”为主题,陈列了杨昌济、毛岸英、毛岸青的生平事迹。

通过展出的几篇杨开慧生前手稿及书信,可以看得出杨开慧不但文笔好,还写得一手好字,还是那种娟秀的行书,但一想到杨开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又是教育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手稿、书信,是1982年、1990年两次对杨开慧故居进行维修时从墙缝中和挑梁下发现的。数千字的手稿是杨开慧从六岁到二十八岁的生平自述,特别是五言长诗《偶感》,“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杨开慧思念丈夫的真情,溢于言表。

杨开慧纪念馆出来继续往右,则是1969年对外开放的杨开慧烈士陵园。从陵园的正面拾阶而上,入口处立着一个汉白玉雕刻的花圈,石级两旁的草坪上嵌着“开慧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阶梯上高耸的杨开慧全身汉白玉像立于墓区中央,玉像嵌在一块红石基座上,基座上刻着“骄杨”二字。汉白玉像高约3.8米,玉像总重量为11吨,雕像身着风披,傲视向前行,英姿飒爽,栩栩如生。汉白玉像是1990年为纪念杨开慧诞辰90周年所建。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后,家乡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将烈士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在板仓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并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的名义立碑纪念。

1967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1969年杨母向振照与杨开慧烈士合穴。墓顶由磨光汉白玉砌成长方体,墓碑横置,刻碑文“杨开慧烈士之墓”,其下刻有“杨老夫人同穴”。墓方是一座大型词碑,用全黑磨光大理石贴面,上面镌刻的是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第―句便是“我失骄杨君失柳”。

棉花山上除了杨开慧与母亲的墓地,还有她的两个儿子陪伴着她。在陵园台阶的两侧,分别是毛岸英的衣冠冢和毛岸青夫妇的墓地。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就安葬在朝鲜,前些年经批准在这里修建了他的衣冠冢,墓冢后面立有毛岸英的花岗岩雕像,黑色花岗岩墓顶放着一本汉白玉雕成的书。

毛岸青、邵华相继去世后,于2008年12月将骨灰迁葬到了棉花山,墓后立有一尊毛岸青的花岗岩雕像,墓顶平放着三块汉白玉碑,两边的石碑上分别刻着毛岸青和邵华的生平简介。

虽说杨开慧只是个普通的女子,但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的那份热血令后人敬佩。“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杨开慧被押上长沙识字岭那个有名的杀场时,她面朝行刑队的枪口露出坚毅的微笑,而她眺望的方向,正是当年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重庆江北区男科医院专家排名

汕头治疗阳痿医院

西安做人流手术价格表